在无锡的国际物联网博览会上,一份《2017-2018中国物联网发展年度报告》引起了广泛关注,其中提及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已突破万亿元。众多媒体纷纷引用这一数据,但万亿元的产业规模意味着什么?其背后有哪些逻辑?我们来深入分析。
万亿元规模足以列入国民经济前十的行业。以2017年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为例,制造业的产值超过24万亿元,而住宿和餐饮业最低为1.4万亿元。若物联网产值达到1万亿元,相当于接近住宿餐饮业的规模,甚至可能在2018年超越,达到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43%以上,占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三分之一,或租凭和商务服务业的一半以上。然而,物联网能否在短时间内超越这些行业,仍存在疑问。
从就业人数角度看,假设以批发和零售业为参照,该行业2016年从业人员超过1.3亿,物联网如要支撑1.1万亿元的产值,若人均产值是批发零售业的2倍,则需要超过1000万从业人员;如果是3倍,则至少700万人。目前,物联网行业的具体就业人数数据尚未公布,因此对其产值达万亿元的真实性存疑。
关于万亿元数字背后的逻辑,知名市场研究公司IoT Analytics报告显示,2017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为1100亿美元,远低于中国的数据。我们需要探讨的是,国内报告的计算方法和逻辑是什么。IoT Analytics的报告明确了其以最终用户在物联网解决方案上的支出作为市场规模的依据。相比之下,国内报告的计算依据尚不清楚。
通常,新闻媒体和咨询机构发布的市场规模数据经常被引用,但往往缺乏对“市场规模”定义的深入理解。”市场规模”可以代表总产量、销售额、增加值、交易额等多种指标,而不同的选择可能导致不同的结果。例如,总产量的统计容易造成重复计算,而增加值更能反映实际创造的价值。因此,数据差异和“数据打架”现象是由于对“市场规模”选取的指标不同所致。
常见的一些提高数据的方法包括:重复计算总产量,扩大计算范围,以及偷换概念。这些方法可能会导致市场规模的虚高,但并不代表真实的市场状况。对于物联网产业的研究,需要科学的方法和严谨的态度,明确数据的内涵和外延,以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
无论是采用开销法,从需求方计算物联网的最终用户支出,还是收入法,从供给方计算物联网企业的收入贡献,都需要严谨的方法和大量样本数据。面对万亿市场规模的数据,我们应该关注那些真正受益于物联网技术的企业,以及他们在这个巨大蛋糕中占据的份额。